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可穿戴终端的应用与发展

来源:生命科学仪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可穿戴终端主要是指能够直接穿戴在身上,或者配件里,或者能够整合到用户衣服上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它集成了传感器、多媒体或者无线通信等相关技术,借助数据交互、APP支持以及

可穿戴终端主要是指能够直接穿戴在身上,或者配件里,或者能够整合到用户衣服上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它集成了传感器、多媒体或者无线通信等相关技术,借助数据交互、APP支持以及云端交互即可达到强大的功能(王阳,刘志文.健康监护中可穿戴智能移动终端技术及应用:生命科学仪器,2016,14(04):3-10)。目前,市面上最主要的可穿戴终端有智能耳环、智能眼镜、智能手表以及交互式衣服等。现对其应用及发展做如下探讨。

1.可穿戴终端简介

经由硬件设备配合各种APP应用,可穿戴终端的功能覆盖的范围包括了户外运动、医疗健康、信息提醒、多媒体、智能手机控制等多个领域,见图1。

20世纪60年代就有可穿戴终端面世,在经历了长达50余年的技术积累与硬件储备之后,可穿戴终端的产品功能日益丰富,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信息处理能力也大幅提升。从最开始需要借助电脑等设备来进行信息处理,到现在能够独立收集、分析、处理、上传及保存各种复杂信息,可穿戴终端在功能及性能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一般认为,2014年是智能可穿戴终端市场化的元年,各种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相继面世,并取得了优异的销售业绩,充分说明了可穿戴终端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在需求及应用前景。此后,市场明锐度较强的设备商便纷纷投入到可穿戴终端的市场行列竞争之中,也标志着可穿戴智能终端时代的来临(刘晋兴,王黎媛,刘斌.智能可穿戴终端发展趋势:统一标准、细分市场:世界电信,2015(12):54-57)。

图1 可穿戴终端覆盖功能

2.可穿戴终端的优势

2.1 实现多种价值

可穿戴终端能够全天候穿戴,使得其能够发挥多种价值。例如:智能医疗终端能够始终与用户建立起联系,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持续监控,还能进行即时的信息交流,并能借助振动来做到无声唤醒。因为可穿戴终端24小时与人体紧贴,故其丢失或被盗窃的概率大大降低。

2.2 便利性

可穿戴终端的便利性是显而易见的,其不仅外形非常轻巧便携,同时操作使用也非常简单方便。据统计,每天人均需要进行大约150次的手机查看操作,通过智能手表以及其他可穿戴终端的运用,可有效控制查看手机的次数,且更为便捷和高效。

2.3 人体能力强化

可穿戴终端配置了相应的传感器,其在对人体机能进行监测的同时,也能够释放人体数据,监测到的人体数据通过快速的通信网络传送至云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并及时反馈,即可最大程度上解决人体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

2.4 时尚美观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其给人们带来的新鲜感也因此随之消退。而可穿戴终端的迅速发展,使得大量的智能手环、项链、手镯以及衣服等产品问世,其不仅能够与人们的日常需求完全结合,同时凭借着强大的功能和新颖的外形,带来了新的时尚感和科技感,充分满足了全新的时尚需求和审美需要(周晓龙,邸青玥,游思佳.智能可穿戴健康终端及生态环境研究:电信技术,2015(04):30-34)。

3.可穿戴终端的应用

3.1 期待产生联动效应

随着5G网络的商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可穿戴终端研发技术不断完善,可以预期,多种终端的信息交换与业务互联将越来越频繁,不同终端产品厂商将产生相互促进的联动效益,促使相关行业甚至得以迅速发展。

北京谷歌技术社区的责任人曾经就可穿戴终端的应用做出了这样的总结,其认为可穿戴终端因主要是基于人为载体来进行设计的,这就需要结合人体结构的特征来完成硬件的处理,使其能够充分满足人的特定需求,而针对软件和云端方面,则要求其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并且能够在用户穿戴期间获取相应的动态数据,并将其与云端服务实施交互处理,自然能够更好的推动其发展。可穿戴终端是一种消费产品,相较于其他物联网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更加密切。随着健康手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产品的推广,能够让电子信息知识较弱的人更加了解物联网服务内容,享受物联网服务的便利。同时随着可穿戴终端的发展和应用,除了在认知层面能够发挥培养作用,还能够协同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以及车联网等物联网发展,创造共享协同的共赢局面。

从信息交互方式上看,可穿戴终端采用了全新的信息交互方式。其对生活的真正影响不在于满足了审美需要,也不在于从硬件形态上对原有智能设备进行了升级,而在于它是一个提供了将语音控制、传感器、手势控制等集成在一起的智能应用系统。这类系统的产生,也是基于当前多点触控操作平台在人机交互运用上革新的必然结果。它使得智能手表、智能眼镜、运动追踪设备及智能相机的穿戴者在信息接触、收集、分析及通信能力和服务形态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整体效率更高,功能更为强大,性能更加优越。多伦多大学教授斯蒂夫.曼恩曾将可穿戴终端比喻为人类的第二层皮肤,这层皮肤能够使得人的能力和身体得以扩展。

文章来源:《生命科学仪器》 网址: http://www.smkxyq.cn/qikandaodu/2020/1103/343.html



上一篇:浅谈我国生命科学仪器研发和产业化
下一篇:analytica China 2018展位预售优惠正式启动!

生命科学仪器投稿 | 生命科学仪器编辑部| 生命科学仪器版面费 | 生命科学仪器论文发表 | 生命科学仪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生命科学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