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命科学仪器》编辑部[10/30]
- · 《生命科学仪器》杂志社[10/30]
- · 《生命科学仪器》期刊栏[10/30]
- · 《生命科学仪器》数据库[10/30]
- · 《生命科学仪器》投稿方[10/30]
- · 生命科学仪器版面费是多[10/30]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审美艺术的未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21世纪的今天,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汹涌来袭,由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等一系列创新所带来的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生物空间的相互融合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汹涌来袭,由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机器人、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等一系列创新所带来的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生物空间的相互融合,正在重新改变和塑造我们的日常生活。
纵观历史,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与飞跃都会带来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改变,审美艺术的形态也随之而变。正如原始社会之于洞穴岩画、神秘图腾,中世纪对宇宙、上帝的敬畏、对宗教的狂热带来的艺术中浓厚的宗教色彩,印刷术的发明带来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产生与留存,照相机、摄像机、计算机等的应用带来的新的影像艺术、数码艺术的繁荣。在当代,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艺术将发生怎样的巨大变革?我们有必要在人工智能的视野下探讨审美艺术的未来发展。
一、人工智能:人类智能发展和科学技术演变的必然结果
人工智能是指使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决策等功能,其本质是对人的意识与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确立了人工智能这一学科开始,短短的六十余年间,“人工智能在视觉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文本处理等诸多方面已经达到或超过人类水平,在视觉艺术、程序设计方面也开始崭露头角,令人惊叹不已。人们已经相信,在个人电脑时代、网络时代、手机时代之后,整个社会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1]。
六十余年来,人工智能经历了从横空出世到爆发到寒冬再到野蛮生长的历程。世界各国关于人工智能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2015年,人工智能被写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人工智能一词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人工智能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按照规划,“人工智能”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到2030年中国要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2017年9月1日,普京在演讲中提出“未来谁率先掌握人工智能,谁就能称霸世界”。2018年4月25日,欧盟委员会计划2018—2020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240亿美元。2018年10月,美国白宫召开AI研讨会,成立AI专门委员会,确保人工智能领域美国第一。可以说,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的春天刚刚到来。
人工智能本质上就是将一切复杂的主客观运动回归和还原到最基本的信号和信息构成,然后用建立在微电子基础上的信号和数据处理系统,按照预先的授权和指令,处理庞大但有限的信息和信号的过程。人工智能的关键在于世界万物的数学认知和分解,然后是重组和运算。
在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哲学。有人说,在人类思想史的长河中,有几个星光灿烂的黄金时代[2]。第一个黄金时代是西方的古希腊罗马时期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柏拉图、毕达哥拉斯、老子、孔子、墨子等伟大的先贤们开创了哲学、数学和教育系统,至今仍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这一时期,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万物皆数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是第一个把支配意识的理性部分的法则形式化为精确法则集合的人。“他发展了一种非形式的三段论系统用于正确推理,这种系统原则上允许在初始前提条件下机械地推导出结论”[3]。第二个黄金时代是文艺复兴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牛顿、莱布尼茨、麦克斯韦尔、达·芬奇、歌德等伟人,人类掌握了微积分和经典物理,发明了蒸汽机、火车和电力系统等强有力的工具,成为地球上绝对的统治力量。其中,对人工智能最早的描述可以追溯到17世纪德国著名的数学家和哲学家莱布尼茨,他提出了“通用语言”的设想,“建立一种通用的符号语言,用这个语言中的符号表达‘思想内容’,用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表达‘思想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于是,在‘通用语言’中可以实现‘思维的机械化’”[4]。第三个黄金时代,从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开始,普朗克、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等人提出量子力学,冯·诺伊曼、图灵、香农等人开创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和通信网络,阿波罗计划将人类送上月球,人类文明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正是在这一时期,阿兰·图灵、约翰·麦卡锡、马文·明斯基和克劳德·香农等先驱将人工智能变成一门正式的学科。
如果说前三个时代是人类智能一次又一次攀登人类智慧的高峰,那么第四个黄金时代,人工智能必然会在其中占据一席之地。前三个时代的哲学和科技发展,也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思想之源、技术之基。可以说,人工智能是主流思想和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文章来源:《生命科学仪器》 网址: http://www.smkxyq.cn/qikandaodu/2021/0427/509.html
上一篇:生物样本库的现状发展与思考
下一篇: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精气神文化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