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牛人牛校十个诺贝尔奖也换不来一个西湖大学

来源:生命科学仪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9年的全国“两会”继续设立代表通道、委员通道和部长通道。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走上通道。在回答记者关于“未来的中国教育需要从哪些方面突破”的

2019年的全国“两会”继续设立代表通道、委员通道和部长通道。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走上通道。在回答记者关于“未来的中国教育需要从哪些方面突破”的提问时,施一公说,过去一年正在努力建设西湖大学,这是一所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目标是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在此之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到西湖大学时曾说:“对我而言,十个诺贝尔奖也换不来一个西湖大学。”

施一公何以这么牛?西湖大学又何以这么牛?

一次交谈激发办学梦想

浙江杭州市西湖区云栖小镇内,西湖大学安静矗立。这座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从筹建之初就受到广泛关注。作为西湖大学的倡议人之一和首任校长,结构生物学家、全国政协委员施一公,是西湖大学最重要的标签和宣讲人。

与中国不少高校追求“大而全”不同,西湖大学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为办学定位,以博士研究生培育为起点,致力于顶尖的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这个理念的实施,缘于2011年欧美同学会上的一次交谈,那个时候,施一公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院长,国家“千人计划”联谊会的会长。

从那以后,施一公在心里一直琢磨着怎样办一所新型大学的事。2015年,施一公联合饶毅、陈十一、潘建伟、钱颖一等著名科学家,向国家领导人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他们的建议很快就得到批复。

记者:能谈谈那次交谈的具体情形吗?

施一公:可以。那次交谈,在座的几位包括潘建伟、陈十一都在评论中国科技界的一些现象和教育界的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谈的话题比较激烈。当时韩启德听着听着也很激动,就问我们:“你们这些人都在中国出生在中国长大,深谙中国文化,知道中国教育的优势和短板,同时在海外少则生活了十几年,都在海外著名大学做过教授,知道国外教育的优势和缺点,为什么不能够取其所长也发挥我们的所长,在中国创办一所小型大学?”韩启德话音未落,我当时激动得不行,心脏都快跳出来了。

记者:有什么事能激动成这样,这不就是一个提议吗?

施一公:因为从小到大这种心理不平衡一直存在,纵观过去一两百年三四百年,我们对世界科学的产生技术的发展新的知识的发明发现,贡献太小。我们觉得是时候大家应该联起手来,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创办一所顶尖大学。

施一公其人其学其事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里,施一公是典型的学霸。

1967年,施一公出生于河南郑州,父母给他取了一个富有时代特色的名字:一心为公。两岁的时候,施一公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施一公读完了小学和初一,随后转入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时,因为取得河南省数学竞赛的第一名,并获得全国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施一公成为北大、清华、南开等高校争相保送录取的对象。最后,施一公被清华大学录取,成为清华大学生物系恢复后的首届本科生。1989年,他以本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提前一年毕业,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同时也修完了数学系双学位课程。后来,施一公赴美深造,在全美一流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攻读生物物理学及化学博士学位。

1997年4月,施一公还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就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聘为助理教授。2003年,施一公晋升为终身正教授,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正教授,后来又成为最年轻的讲席教授。同年,他还被国际蛋白质学会授予“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成为了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华裔学者。

在美国,施一公有着广阔的事业发展前景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2007年,40岁的他却作出了一个让许多人不解的决定:全职回国,回到母校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担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7年里,施一公带领清华生物学科取得长足进步,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2015年,施一公率领团队解析了超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这一成果被业界称为近30年来,中国在基础生命科学领域对世界科学作出的最大贡献。

记者:当年回国,是你自己要回来的?

施一公:对。普林斯顿大学方面认为我回国就是为了拿更多的钱,得到更好的待遇。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讲,为这个百分之一万我也不回国。我从来没把这些东西放在眼里,不仅当时没放在眼里,就连我穷困潦倒的时候,做博士生拿几百块美元收入的时候也没放在眼里。钱重不重要?重要,但是我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如果把钱作为最重要的东西去奋斗,就全完蛋了。

文章来源:《生命科学仪器》 网址: http://www.smkxyq.cn/qikandaodu/2021/0610/560.html



上一篇:用心书写合格答卷记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下一篇:重庆与布里斯班凝聚共识谋城市经济新发展

生命科学仪器投稿 | 生命科学仪器编辑部| 生命科学仪器版面费 | 生命科学仪器论文发表 | 生命科学仪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生命科学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