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问天舱”升空,如何实现太空“养鱼自由”?

来源:生命科学仪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为太空造鱼缸 几十年来,上海技物所一直为国家风云气象卫星系列载荷等先进光学遥感仪器研制保驾护航,逐步形成了该所的科研优势。“我们利用了所里的技术优势,借鉴了已有的设

为太空造鱼缸

几十年来,上海技物所一直为国家风云气象卫星系列载荷等先进光学遥感仪器研制保驾护航,逐步形成了该所的科研优势。“我们利用了所里的技术优势,借鉴了已有的设计思想,把用在卫星荷载上的核心技术,改造‘嫁接'到太空实验柜上。”10年下来,丁昆经历了从项目论证到关键技术攻关,从产品研制、大系统联调到发射场测发、在轨运控的全周期,这半年跑下来,更是让他感到经验越来越足,成就感满满。

托举科学家梦想的人

“航天员在空间站里的时间安排非常紧凑,除了空间站日常的维护工作和锻炼身体保持好的状态,他们要做大量的空间实验。靠航天员一天几次投喂鱼食是不现实的,一定要做出自动投喂装置。”田清说,团队首先要解决鱼食的形状问题,颗粒状、木屑状的鱼饲料在太空条件下无法投喂,怎么样才能把鱼食妥妥地送进密闭容器里呢?

7月24日,长征五号B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升空,运载着问天实验舱,奔向天宫太空舱。“问天舱”是中国空间站首个实验舱段,是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实验平台。未来,在这个新“实验室”里,航天员将操刀新的太空实验,其中就包含万众期待的太空养鱼。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研制的生命生态科学实验系统

7月20日下午,在空间应用系统测控大厅里,上海技物所空间生命科学仪器研制团队成员丁昆正在参与发射前各系统的协同演练。这是他自3月19日离开上海、连续出差的第123天。

30人的团队几番脑力激荡,最后想到了把鱼食做成方便挤进鱼缸的牙膏状。可做出来的膏状鱼食因为加了大量粘稠剂,气味变了,鱼儿压根不吃。团队又和武汉水生所的王高鸿老师一起做了大量的鱼食成分改良试验,最终成功“驯服”鱼儿接受膏状鱼食。

从前没养过鱼的田清,为了观察鱼的习性,更好地调试设计系统,就在家里添置了一个大鱼缸。在“问天舱”发射升空之时,团队成员们仍坚守在上海技物所里,持续优化太空鱼缸。“地面的模拟实验做得越充分,数据越好,天上的突发状况才会越少。”田清说,这次“问天舱”先把设备送上去,做通电测试,如果一切顺利,鱼儿很快也会被送上太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在这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复杂实验柜系统里,要进行植物、动物、微生物、细胞等多项生命科学实验,产生的气体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到太空舱里。 “万一有害气体对航天员的身体造成什么影响,那是不可接受的损失,所以我们要实现对全部气体的检测、收集、处理,确保万无一失。”丁昆说,以往采用传感器监测,只能测到固定几种气体,尽管研发周期拉长了一倍以上、研发难度系数增加了几个数量级,监测系统造价也高出好几倍,但是他们果断地选择了能够监测到全部气体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监测方案。

1990年出生的丁昆从小喜欢航天,大学阴差阳错读了通信专业,2012年他考入上海技物所硕博连读,兜兜转转又回到他喜欢的空间科学。“我的整个博士期间都在研制空间实验柜的痕量气体检测系统。”

太空如何实现养鱼“自由”?近日,大江东工作室走进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听空间生命科学仪器研制团队讲述他们与生命科学空间实验的故事。

在将近一年的摸索后,他们终于研制出一套自动监测鱼儿生长变化并自动喂食的智能系统。

直至2019年,整个水族箱样品才研制出来,开始做模拟太空环境的养鱼实验。一升多的水,放入适量水藻、两雌两雄4条斑马鱼,2019年春节前一周,田清原本打算把实验系统调试平稳后,回老家过年,岂料系统一直不稳定,由于没把准水藻产生氧的规律,水里的溶氧值忽高忽低,鱼儿时不时翻肚子。水藻放多了还是少了?光照强了还是弱了?值班的团队成员一点点地试验,一直摸索到了大年初六。此后一个月,系统逐步稳定。田清和他的伙伴们寸步不离,就这样一直守着这些鱼儿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来源:新街派 生活报】

这个集成打包的大实验柜子,就像一个行李架。5个生命生态科学实验模块和4个生物技术科学实验模块,好比一个个封装好的行李箱,被整齐叠放在“行李架”上,用于太空养鱼的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是其中之一的“行李箱”。它们坐在“问天舱”里,平稳地来到太空,等待“问天舱”和天宫号空间站顺利对接,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太空实验室正逐步配齐、日臻完备。

文章来源:《生命科学仪器》 网址: http://www.smkxyq.cn/zonghexinwen/2022/0725/672.html



上一篇:新芝生物北交所IPO获受理,市场竞争风险仍需关
下一篇:大股东最小年仅17岁,近8成收入靠代理,这家I

生命科学仪器投稿 | 生命科学仪器编辑部| 生命科学仪器版面费 | 生命科学仪器论文发表 | 生命科学仪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生命科学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